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周永吉:以文学之笔探寻《马海德在宁夏》的红色足迹
来源:同心县融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5-06-19 访问量:54

近日,我县作家周永吉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马海德在宁夏》引发广泛关注。这部作品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国际友人马海德在宁夏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岁月,为读者呈现了一段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历史。

《马海德在宁夏》聚焦1936年马海德在宁夏的经历。1936年,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马海德原名)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同秘密进入陕甘宁边区,后到达宁夏豫旺堡(今同心县预旺镇)。在这里,马海德凭借高超医术为当地军民治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最终决定留下来,改名马海德,加入中国红军,自此开启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的一生。

周永吉白天忙于工作,只能利用周末、晚上,甚至凌晨五点就起床开始创作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周永吉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档案文献、回忆录、口述历史等,并多次前往豫旺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作为一部报告文学,《马海德在宁夏》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周永吉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细腻的人物描写、生动的场景再现、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等,使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文学的感染力。

在周永吉看来,马海德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马海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投身于艰苦的革命斗争,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都深深打动着我们。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他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差异,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周永吉告诉记者他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马海德在宁夏的这段历史马海德在中国革命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段历史值得被铭记和书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