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标准推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豫海镇派出所坚持对标对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紧密结合辖区特点和社会治安实际,着力加强和改进公安所队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具有辖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掌握“小线索”做好“小事情”赢得“大满意”
豫海镇派出所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持续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紧盯民生小案,依托警务模式改革,建立指挥调度新体系着力提升快速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一室(综合研判室)、两队(案件办理、社区警务)的服务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提高辖区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警察同志,我们班上有个孩子捡到了黄金首饰,请您帮忙找寻一下失主...”
2023年3月下午,豫海镇派出所接到辖区第三小学一名班主任老师的电话。电话那边称,四年级学生罗宇彤在上学途中捡到一盒黄金首饰,孩子原地等待许久,因临近上课时间,孩子便立即将黄金首饰交给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民警得知情况后,通过排查各个路口处的监控视频,同时根据罗宇彤同学提供的线索查找失主,并通过编辑失物招领信息联动社区民警相继转发该信息“进圈入群”,发动群众力量,扩大搜索面,最终失主李女士看到信息后到所认领,至此,“小雷锋”罗宇彤拾金不昧的事迹也被大家点赞。
今年以来,民警利用综合研判指挥室,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最小作战单元实战综合体,集智慧防控、合成研判、指尖巡防、执法监督的作用,着力“前、中、后”三个方面,提高化解矛盾纠纷、查处案件等工作的快速反应和精细专业的处置手段,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满意与支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发动“小力量”消除“小隐患”夯实“大安全”
豫海镇派出所紧盯平安社区建设目标,突出“派出所主防”,探索“红色支部+蓝色警格”警务模式,形成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同向发力,形成1个红色支部+20个蓝色警格+N个警哨组成的“1+20+N”公安服务体系,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工作思路,打造网格化、精细化防控,实现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新目标。今年以来,办理民生小案106件,成功找回走失儿童45名。
“警察同志,谢谢你帮我找回孩子”见到孩子安然无恙,孩子母亲喜极而泣。
5月8日晚,豫海镇派出所值班室内,一名女性带着哭腔说“民警同志,我的孩子走丢了,快找找我的孩子!”。
民警快速了解走失孩子体貌特征,调取小区内和周边沿街视频监控,并和社区民警取得联系,重点在孩子常嬉戏玩耍的地方搜寻。仅用不到30分钟,就在该小区附近商店内将孩子找到,在民警的帮助下可爱的“萌娃”最终回到母亲的怀抱!
听到“小声音”化解“小矛盾”凝聚“大民心”
豫海镇派出所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推行“346”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组织退休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成立“义警”队伍入户帮扶,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发挥“义警”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堵点难点问题,多方调研、主动解决,用心用情用力增强群众幸福感。
“警察同志,我家邻居又在争吵,听着挺严重的,请过来看看,别出啥大事!”
......
原来,夫妻俩因为家庭琐事问题多次发生争吵,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次双方再次发生言语冲突,在争执的过程中,丈夫存在过激行为。豫海镇派出所民警运用“346”矛盾调解机制,联合妇联、社区主任共同到其家中,提前干预介入,引导规劝该夫妻认真对待婚姻。
豫海镇派出所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遵循“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宗旨,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壮大、优化调解队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谈,细心了解掌握影响群众生活起居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矛盾纠纷,全力保障“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今年累计入户走访宣传5万人次,召开警民恳谈会100余场次,集中宣讲典型案例5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5万余份,化解矛盾纠纷1223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