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324001/2024-00038 发文时间 2024-01-25
发布机构 同心县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同心县县域商业体系培育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同心县县域商业体系培育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同心县县域商业体系培育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1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同心县县域商业体系培育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有关部署,结合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自治区商务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县域商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政策措施,更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县域商业功能,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业态先进、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商业网点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格局,满足城乡居民便捷消费、产业供应无缝对接的需要,促进县商业繁荣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民生优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综合考虑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商业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等因素,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点线面、大中小新建设施协调发展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商业网点的立足点,重点布局公益性和民生性商业项目,提升商业网点的应急保供能力。

——优化提升,结构合理。坚持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相对集中、适度超前的原则,注重新建与培育、集中与分散、综合与专业相结合,优化提升现有商业网点,避免大拆大建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着力提升商业品质,丰富商业业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创新发展,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消费。坚持集约、环保、可持续的发展导向,践行绿色商业理念,推动商业设施与生态环境和谐互促。

三、工作目标

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达到基本型及以上商业功能,建设培育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超市、集贸市场)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现快递进村服务全覆盖。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实现良性循环,更好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县域商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商业业态结构提档升级、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商业供给结构与品质有所改善,商业服务能级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商业新格局。到202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个县级商业中心(团结南街、豫海街)2个区域商业中心(永安路片区、新区),培育提升4个特色商业街区(豫海街特色商业街、永安路特色商业街区、皓月新都商业街区、利民夜市),建设培育7个乡镇商业中心(河西、丁塘、韦州、下马关、预旺、王团、兴隆)打造11处社区商业中心(永春、永安、罗山、清水、豫西、新华、幸福、豫园、长征、富兴、利民)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

1.增强县城商业辐射能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优化商业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综合考虑县域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和主体功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立足全县实际和发展急需,因地制宜推进县域补短板强弱项,鼓励县城购物中心、大型商超等现有商业网点培育升级,丰富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亲子等业态,向乡镇延伸服务,布局物流仓储等设施,提升寄递物流、金融、便民生活等综合服务能力和商旅文融合消费场景。完善家电、家具、家装等商品营销和维修网络,向乡镇和村庄延伸服务,带动乡村商业发展,让县域内城乡居民不出县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

2.提高乡镇商业集聚效应。升级培育乡镇商贸中心、超市、集贸市场等,完善冷藏、陈列、打包、结算、食品加工等设施设备,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发展。充分考虑消费水平差异,力争商品品类齐全,高中低档商品分类分区、错位经营,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餐饮、便民服务、停车场等专区,力求设立一个点位、繁荣一片区域。鼓励人口聚集的乡镇,完善设施设备,传承地域特色和传统习俗,提高市场综合治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常购物、社交等需求。

3.提升村级商业便民服务水平。加强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协作,推动村级站点设施共建、服务共享,丰富日用消费品、农资、邮政、快递等服务,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提高农村商业网点便民服务水平和可持续运营能力。发挥大型连锁企业资金和渠道优势,支持县域商贸连锁企业通过加盟、联营、供应链赋能等方式,新建或培育一批村级连锁便民商店,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拓展多元化零售业务。

(二)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

4.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物流配送功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支持县域商贸流通骨干企业或物流骨干企业新建或提升县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配备立体货架、智能取件终端等设施设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强服务能力,打造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引导邮政、快递物流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培育或建设一批乡镇快递物流站点。

5.加强农村物流资源整合。鼓励邮政、供销、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在整合各类快递、日用品配送等物流资源基础上,搭载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探索开展共同配送,推动客货邮商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6.积极发展即时零售。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设提升物流设施设备,通过自建物流或第三方物流合作等方式,对接本地零散的商超、便利店,精准匹配周边消费订单需求,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配送到家服务。

(三)推动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7.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农村中小流通企业依托数字供销或其他已有平台资源,提升区域数字化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应用从销售前端向采购、库存、配送等全过程延伸,加快线上线下融合。

8.支持本土商贸龙头企业供应链建设。以数字化、连锁化和跨界融合为手段,鼓励邮政、供销、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从传统商品批发、零售向上下游一体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转变,增强对县域商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推广新型交易模式,为农村便民商店、个体商户提供集中采购、销售分析、店面设计、库存管理等服务,提升农村实体店铺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9.培育县域龙头流通企业。励有实力、有信誉的商贸流通企业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重组,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落实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培育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县域龙头流通企业。

10.发挥农村商业带头人作用。充分发挥县域大型经销商、代理商等渠道优势,支持进行市场化整合协作,加强物流分拨中心、前置仓等设施建设提升,为区域内商贸流通企业、便民商店、农民合作社等提供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等服务,建立适合县域发展水平的消费品、农资流通网络。

(四)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11.加大优质商品投放力度。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更多日用品、家电、家居、汽车下乡。加快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完善售后回收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大宗商品消费更新换代。鼓励商贸企业组建联合采购平台,整合上架各类消费商品,加大农村地区商品投放力度。

12.提高生活服务供给质量。支持供销、电商、商贸通企业,依托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等场所,提供餐饮、亲子、洗浴、健身等服务。利用村活动中心、夫妻店等场所,提供理发、维修、邮件快递暂存或配送等便民服务,提高社区、村镇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村,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自驾游等精品线路,吸引市民下乡消费。

(五)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13.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电商。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果利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打造电商产业基地。整合各类资源,鼓励我县本土电商企业立足农副产品、手工制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资源,应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创新发展产销对接新方式,促进农副产品上行,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鼓励农村社群电商、直播电发展,促进农村地区消费提质扩容。

14.培育土特产电商品牌。深化数商兴农,发展农特产品网络品牌。整合全特色农产品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的文旅资源,培育网络畅销产品,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增强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扩大六特产业网销规模,提升同心地域农产品品牌效益。支持枸杞、红葱、小杂粮、圆枣等可电商化农产品开展绿色”“有机认证,打造一品销农特产品品牌,加快形成以域公共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农产品品牌格局。鼓励电商达人、直播团队加强网货品牌宣传推广,开展媒体策划、品牌塑造及全渠道网络营销,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变流量销量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

15.鼓励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对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青年、涉农企业等开展直播带货技能实操培训,加强创业孵化转化,助力在电商产业链条上实现就业增收。鼓励通过政校企合作、组织青年创业大赛、农村电商筑梦导师传帮带方式,培育电商人才,激发农村电商群体内生发展动力。

(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

16.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围绕农产品品质提升,培优本土特色品种,重点培优枸杞、肉牛、滩羊、圆枣、葡萄酒、冷凉蔬菜等一批特色品种。引导生产基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多学科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布局建设产地清洁、生产绿色、全程贯标、品质优良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7.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依托优势农业资源建设培育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跨区域配送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配备农产品分级、加工、仓储、包装、冷链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18.加快打造农业品牌。聚焦六特产业,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登记。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和供给能力完善农业品牌目录、品牌评选、品牌发布、动态管理等制度,打造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农业品牌体系。

(七)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19.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各类市场升级培育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骨干网络,依托大型商业连锁超市发展农产品冷链连锁配送和终端销售体系,完善分级分拣、包装加工、冷藏配送,大力发展冷链配送、生鲜宅配、中央厨房加工配送等新业态。探索构建标准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体系。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云仓、共同配送、零担物流等模式,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

20.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生鲜电商等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业生产主体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全区蔬菜产销对接大会走进同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扩大产销对接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拓展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

五、商业中心体系建设

全县重点培育提升两核两区五街多点的零售商业发展格局。即建设2个县级商业中心2个区域商业中心,4特色商业街区,7个乡镇商业中心11处社区商业中心。

(一)县级商业中心

1.团结南街商业中心加快大华商业广场及周边商业设施招商运营,招引餐饮、维修、美容美发、娱乐、休闲、亲子等服务业态入驻,着力引入区内外知名商业品牌及新型商业业态、商业模式,打造以中高端品牌购物、特色主题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为主要功能的一站式综合消费场所,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对大华商业广场内部及周边的小景观、文化赋予等软环境进行提升培育。持续提升同心商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城购物环境,丰富商品服务供给,积极引入特色餐饮小吃、地方特色农产品,让县域居民不出县就能满足大部分消费需求。

2.豫海街商业中心整合提高现有精品服饰、黄金珠宝、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餐饮、文化娱乐等设施,巩固和发展传统商业中心地位。着力推动奇虎商厦、生海广场等现有商业设施转型升级,大力引进动漫娱乐、亲子游乐、休闲体验、快时尚等业态,向主题商场、品牌专业/专卖店、品牌集合店等方向发展;加快完善荣世商业广场、豫海街两侧基础设施,合理增扩消费休闲区域,增设绿化、休憩设施,吸引区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主题店、概念店入驻,培育文化休闲类、体验类商业业态,引导商业设施主题化、特色化发展,增强商业设施的差异性与业态丰富度,引领新型消费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升级。改善区域道路交通组织,合理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减轻区域内交通疏散压力;增强商圈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功能,改善交通及购物环境。

(二)区域商业中心

1.永安路片区商业中心以清水湾商业广场、清水湾小区沿街商铺、清水湾农贸市场和生海家居、永安夜市等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商业综合体、特色美食街区、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及家庭综合消费网点。打造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生活等为一体的体验式商业中心,鼓励发展特色美食、生活类配套、健康休养、美容美体、儿童游艺等体验型业态,满足该片区各类人群及游客对不同生活方式、旅游休闲等的体验需求。

2.新区商业中心以皓月新都商业街和三水商业街为核心商业载体,围绕片区居民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士消费需求和特点,积极引入时尚商品消费、文体教育、特色餐饮小吃、娱乐休闲、健康养老类商业设施重点发展商务休闲、主题消费以及家庭综合消费网点。加快三水商业街建设及皓月新都商业街培育提升打造新区多元化休闲消费体验场所,提升基础便民商业设施品质和服务功能,满足片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

(三)特色商业街区

遵循立足存量、培育提升的原则,重点引导文化用品、休闲娱乐、服饰、旅游纪念品和餐饮休闲等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商业特色街限制发展破坏文物和影响文物景观的商业网点。重点打造4条特色商业街区,包括豫海街特色商业街、永安路特色商业街区、皓月新都商业街利民夜市

1.豫海街特色商业街:北至三水大道,南银平西路,包含生海商业街,全长1300,打造以综合消费为主的商业街区重点依托豫海南街豫海北街两侧奇虎商厦、生海商厦等商业设施,大力发展黄金珠宝、时尚服饰、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业态,以高端化、精品化、时尚化为主要理念,完善配套功能,加强招商运营,主要发展购物中心百货店、精品折扣店、各类专卖店、商务酒店、商务会所、餐饮娱乐网点等业态,提升商业档次和服务品质,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综合性商业街区。

2.永安路特色商业街区:坐落于永安路,南北贯通,全长380,围绕清水湾小区两侧临街商业设施打造餐饮美食特色街区。重点引入同心地方特色餐饮和连锁餐饮企业,发展中高档次餐饮业态,打造餐饮街区,同时完善街区休闲娱乐等服务网点,配套建设停车场等设施。

3.皓月新都商业街区:位于新区商圈范围内,长约350米,打造以综合服务为主导的商业街。迎合新区居民消费需求,优化街区经营环境,适当延伸街区长度,增强集聚效应;调整现有商业业态,丰富不足业态,重点发展百货店、专业店、大型超市以及各类餐饮、住宿、休闲消费设施,构建集生活购物、休闲娱乐、大众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依托新区商业中心的建设,打造成为新区高品位步行街,提升新区消费水平。

4.利民夜东至团结北街,西至文化北街,全长200米。形成以大众餐饮、食品类服务为主的商业业态,夜间配置美食移动餐车。打造以展示同心特色餐饮为主的夜市美食街,建设标准化经营摊位,引导业态进行调整升级,打造以特色餐饮、夜宵夜市、生活集市为主的夜市美食街。

(四)乡镇商业中心

乡镇商业中心以乡镇的交通要道或人流集中地为节点,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为目的,主要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农资产品经销服务,以及农副产品收购和物流服务。乡镇商业中心设置以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为基础,集商业服务、生活购物、多样化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按照每个一般乡镇设置1个单体超市或集贸市场,兼具生活服务的商业业态,面积不低于300平米、2-3100㎡左右的生活服务专业店、若干个小型专卖店、便利店的原则进行建设,合理配置部分休闲网点。在人口不足1万人且商业欠发达的乡镇内,因居住人口有限不适宜配置乡镇商贸中心,以街巷商业的形式配置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等基础性业态。推进河西、韦州、下马关、预旺、王团乡镇商业中心提升培育

(五)社区商业中心

1.社区商业中心配置原则

永春、永安、罗山、清水、豫西、新华、幸福、豫园、长征、富兴、利民11个社区打造社区商业中心。配套成熟的社区商业圈分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其中5分钟生活圈要求配备有小超市、便利店、邮件和快递送达设施,10分钟生活圈则应该具备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健身房等设施,15分钟生活圈内有商场、银行、电信、邮政营业网点。

2.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导向

已建成居住社区商业中心结合小区周边商业存量,进行业态引导与调整,提升经营环境,促进生活服务类商业网点集聚发展。新建居住社区商业中心鼓励采用社区商业综合体与社区商业街相结合的形式建设社区商业中心,配套社区智能配送服务终端设施、社区体验店、餐饮外卖等。

3.社区商业中心业态配置

根据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区域特点和新老社区选择社区商业中心、社区购物中心、邻里中心等不同社区商业模式。加强社区商圈基本保障型商业网点配置,重点配齐菜店(市场)、生鲜超市、综合超市、便利店、餐饮(含早餐)、美容美发、药店、洗染、维修、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商业物流配送设施,鼓励商业企业与电子商务、快递企业合作,发展店铺自提、配送到柜及以实体店送货上门等业务,健全预约服务、上门配送、物品接收、维修、洗衣等便民服务功能,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网络。

(六)行政村商业配套布局

以满足本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消费基本需求,积极吸引连锁便利店入驻,鼓励县域内现有商贸流通大个体、连锁零售企业,采取直营、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形式,培育提升传统村级小商店,发展新兴连锁便利店。引导电商、物流、连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特许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新建或培育一批村级连锁商店,加强对夫妻店、小卖部等村级现有商业网点的培育提升。在河西丁塘、兴隆等重点乡镇尝试建设农村连锁商超,更好地满足本地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消费需求。便利店配置标准和功能根据各行政村常住人口、消费能力等确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工信商务局,发改、财政、交通、农业农村、供销社、邮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商务局,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在信息共享、项目共推、平台共建等方面加强协作,定期研究重大事项,统筹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发展合力。

(二)加强分类管理

按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立足全县发展实际需求,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根据各乡镇、行政村人口结构、消费需求等情况,确定县村商业网点业态、数量、规模、功能和服务定位。按照县级谋划、乡镇指导、企业实施的原则,根据项目资金、人员到位情况,分批实施,分类管理。

(三)加强监督考核

按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目标,根据项目年度任务安排、责任主体、时间表,定期对项目进度、资金投入使用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按时上报项目进度,年终上报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项目终期考核,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经验推广

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等,完善课程教材,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扩大县域商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融媒体、政府门户网站、微信等媒体加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效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正向舆论氛围,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社会参与度。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加强相互交流与借鉴,增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同心县人民政府    承办: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宁ICP备0900464号-5    网站标识码:6403240007宁公网安备64032402000014号